饒恕不代表對方不用付任何代價,就像是死刑犯因著法律的緣故,必須被執行死刑,他沒有被法律饒恕。在你無法饒恕對方時,你不用勉強自己去和好,但是在心裡,你可以選擇不再記恨,願意去寬恕對方。好像你已經將他欠你的債務免去,不再算帳。特別是在對方沒有悔意,不認為自己有錯時,你還是可以因為從心裡寬恕他,你便能從傷痛中獲得自由。
作者:loveagape
從傷害到饒恕
以下五個不愉快的例子若發生在你身上,你的感受會有什麼差別呢?
• 母親趁我不在家時,把我最喜歡的收藏品丟了。
• 老師對我有誤會,還當著全班的面大聲罵我。
• 最要好的朋友,背著我跟別人說我的壞話。
• 老闆弄錯餐點還找錯錢,而且不承認自己弄錯。
• 在路上被冒失的陌生人撞到跌倒。
你發現了嗎?讓我們感到受傷生氣的程度,因著關係上的不同而有差別呢!
傷害深淺因關係而不同
傷害我們的對象不同,會有深淺不同的傷口:你最愛的人,他傷害你時,你會痛不欲生;你最仰慕的長輩,誤會你時,傷害也不小;你最要好的朋友背後說你壞話時,傷害也很深;但是與陌生人起衝突時,你會反擊,並且不會傷到你。可見人與人之間的「關係」和好或破裂,會對我們心靈產生莫大的影響!
「關係」是神所設立、所重視,從上帝的創造來看,當一個人與「別人」、「上帝」、「自己」和好(有良好的關係),才能得到心靈的滿足與平靜,當關係破裂,心就不安,因為我們無法漠視、忽略,而當衝突產生時,便會造成傷害,而撫平傷害、恢復關係就需要選擇饒恕。
耶穌談饒恕
在聖經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告訴門徒彼得一個故事,來讓彼得了解饒恕的真義。
彼得問耶穌:「我要好的朋友得罪我,我該饒恕他幾次呢?七次夠嗎?」 耶穌卻回答:「不是七次,而是七十個七次。」 彼得大吃一驚,因為以當時社會中的高標準的共識,寬恕人三次就夠,第四次就可不恕。沒事愛臭屁的彼得已經覺得自己寬宏大量,問七次想表示自己的大度 。但沒想到耶穌更高竿,居然回答要饒恕七十個七次,也就是四百九十次,幾乎等於「無限次」的寬恕。
彼得肯定是鐵青著臉吧!為什麼耶穌會這樣講呢?耶穌說起了故事:從前有個僕人欠了國王一千萬兩銀子,沒錢的他應該要把老婆女兒、一切的財產變賣還債,僕人痛哭流涕的祈求國王多寬容他一點時間,好心的國王動了慈心,不但放了他,還告訴他不用還錢了。僕人興高采烈地離開皇宮,卻碰到欠了欠他十兩銀子的朋友,僕人便揪著朋友,掐住他的喉嚨,逼他還錢,朋友一樣求他寬限時間,僕人理都不理還報警處理。這位君王事後知情非常震怒,便把這僕人抓起來關到牢裡,也要他還清債務才能出來。
這段故事耶穌教導我們,我們每個人都犯過大大小小的錯,天父就如同好心的國王,不斷寬恕我們,而對別人斤斤計較的我們,小心變成惡僕人。耶穌用七十個七次的比喻鼓勵我們,不但要學會寬恕,更要從心裡饒恕對方!耶穌最後提醒彼得:「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。」
「嗚~啊」我聽到不少人發出了慘叫「太困難了!」「想到他我就生氣!」「不要說七十個七次,我七次都做不到啊!」饒恕人確實不容易!接下來給你一些小建議,試試換個角度開解自己吧!
饒恕先要認清自己被傷害之處
當關係破裂時,在我們內心就留下了傷口,有了傷口就必須一步一步的治療,並且耐心等待癒合。
治療傷害,最重要的是先找出自己被傷害的真相,還原事實。因為傷痛會讓我們擴大感受,淹沒真相。可能一點點的小傷口,因為疼痛,以為傷口很大。那就是受傷的感覺淹沒了事實,無法客觀、理性的認清實際的傷害,導致更無法寬恕傷害我們的人。所以釐清真相,才能減低負面的感受,針對事實來對症下藥。
舉個大家都可能碰過的經驗:當你聽見同學告訴你,好友在背後說你的壞話。你一定非常傷心,開始懷疑好友的真心,她的眼神、談話內容都讓你討厭。你開始疏遠她、避開她,直到你的懷疑、負面的感受大到讓你再也無法跟她維持友誼,就請人轉告她「不想繼續跟她做朋友」。但是斷交之後你反而更不快樂,也會開始懷念過去是好友時的美好時光。
如果發生事情的一開始,你能冷靜下來,將負面的感受降到最低,並且勇敢的去問對方(面對面或是寫信都可),她真的有這樣說你嗎?也許她是無心的抱怨,或是傳話的誤解,很可能因為你給她機會為自己澄清,便能挽救友情, 情誼也因此更加深厚。
這份釐清事實的勇氣需要練習,一再練習!那麼你與人的關係就會更好,不會生活在傷痛的陰影中,不會越來越悲觀。
不饒恕的生理、精神後遺症
你內心有些憤怒遲遲不肯原諒對方嗎?若是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感受中,心裡會越來越多怒氣,於是脾氣變得很暴躁;甚至夜裡睡不著,或是惡夢連連。心中壓抑的疑問、傷心,導致自己敏感、悲觀,於是一點點小事,就會憂愁到吃不下飯。免疫系統因此下降 ,變得容易感冒;或是負面思考大過正面思考,動不動就流淚,不知不覺就得了憂鬱症,甚至其他精神或身體的疾病。所以饒恕的功課是人生必修的學分,不然負面的情緒綑綁我們的心靈,反而讓我們受到更大的傷害!
如何開始饒恕?
希望你願意開始健康的面對創傷,不論是從誰造成的,甚至是我們傷害了別人,我們一定要學習這幾項功課:
1.自我反省
願意面對事實,你可以嘗試跟上帝傾吐你的痛苦,也請上帝幫助你擁有內省的智慧,看見自己心裡有什麼隱藏的罪(陰暗面)?有沒有自以為是?有沒有記恨?
耶穌又對眾人說:「我是世界的光。跟從我的,就不在黑暗裏走,必要得著生命的光。」~約翰福8:14
積極的親近主耶穌,祂必將生命的光賜給我們,讓我們看清自己,不再活在自欺、粉飾一切、帶著面具過日子的虛假中。
2.願意改過
當主耶穌讓我看見自己內心的黑暗,我就要立志改過,成為光明的人,拋棄黑暗,放下毒害生命的怨恨,好好更新自己的內心,讓自己更能坦然面對主耶穌。
一個骯髒的碗,我們不敢裝食物;一顆黑暗的心,上帝也無法住進去;只有承認自己的問題,蒙受主恩洗淨污穢,主耶穌一定樂意住進我們心裡。我們可以積極的祈求主賜下力量改過,生命一定會越來越光明、幸福。
3.依靠上帝
當我們願意改過,對自己傷害的人,有勇氣去道歉。對傷害我們的人,勇敢去溝通,這些力量的來源只有從主耶穌才能得著,因此要依靠主,承認我自己不行,不靠自己的力量,才能持續的操練饒恕的功課。
祝福每一位奔走天路的朋友,認真的學習饒恕的功課。享受不再有裂痕的人際關係,享受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的美好和諧關係。
我們可以這樣禱告:
親愛的天父
我曾得罪過你,你卻饒恕了我的罪。你告訴我要饒恕人,但我卻難以饒恕他,我相信你所說的,我若不從心裡饒恕人的過犯,天父也照樣不饒恕我的過犯,求你給我力量去饒恕他!
他得罪我的事情(可描述事情)讓我覺得(可傾吐你的感受),求天父幫助我,醫治我的傷痛,不讓痛苦綑綁我的心,而產生越來越多怨恨。我知道你是公平正義的神,我不要再糾結他對不起我的地方,我願意把整件事情交給神,好讓自己的心靈得以自由。
奉主耶穌的名禱告,阿們。
作者:loveagape
在饒恕的功課裡,有人會被罪惡感困住,即使知道主耶穌的赦罪恩典,仍然無法原諒自己,於是活的很痛苦。其實不原諒自己,繼續活在罪疚的痛苦中,還是信仰的問題。
可以翻開讀這個聖經故事,路加福音七章36:50
有一個犯了罪的女人,特地鼓起勇氣到了律法師的家裡去找耶穌。她內心難過的在耶穌背後哭著,淚溼了耶穌的腳,於是用自己的頭髮來擦耶穌的腳,還用嘴親耶穌的腳並抹上珍貴的香膏。一旁的律法師甚感驚訝,心想耶穌若是先知必會知道她是個犯罪的女人而不接待她。沒想到耶穌對這個女人所作所為非常接納,對門徒說:「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,因為她的愛多;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。」並對女子說:「你的罪赦免了。」一旁的律法師驚訝耶穌竟然敢說這種話而議論紛紛。耶穌卻鼓勵了這名女子說:「你的信救了你;平平安安回去吧!」
我們就如同為耶穌洗腳的那個女人,當你的眼淚溼了耶穌的腳,你的傷痛使你不能負荷,甚至連其他人都指責你時,耶穌為你說話,為了告訴你,祂愛你,祂也知道你對祂的愛。
耶穌說:所以我告訴你,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。因為他的愛多。但那赦免少的,他的愛就少。 (路7︰47)
祂也宣告:你的罪赦免了。(路7︰48 )是你的信救了你,平平安安的回去吧! 神是因為愛,所以赦了你的罪,還賜你心中有別人奪不走的平安。也因為祂全然愛你,所以祂以祂的死亡,和祂在十字架痛苦的折磨,換你的靈魂被拯救,祂願意一個人來承受你犯罪的代價。聖經也說,神既愛我們,就愛我們到底。甚至連我們是她仇敵,不要神的時候,神都沒有放棄對我們的愛。
1.不原諒自己的人,等於不相信耶穌赦罪的權柄,否認主耶穌捨命十架完成的救贖之恩。
2.不原諒自己的人,會不斷接受撒旦的控告,讓傷口更加惡化。
3.不原諒自己的人,等於不接受自己的罪性,不認為自己是會犯罪的人。
4.不原諒自己的人,等於不承認耶穌是唯一的審判主,仍自己定標準。
5.不原諒自己的人,很可能有精神疾病中的強迫症,必須趕緊就醫。
我們如何饒恕做錯事的自己呢?我想只有深深認識主耶穌在十架上為我們完成的救恩,明白祂為了恢復已經破裂的上帝與人的關係,犧牲自己的生命,擔當我們的過犯罪孽,替我們受死的赦罪之恩,我們才能深深學會饒恕。
想一想
1. 你覺得饒恕最困難的地方是什麼?
2. 什麼樣的事讓你覺得無法饒恕?
★馬太福音6:12
饒恕我們對你的虧負,正如我們饒恕了虧負我們的人。(現代中文修訂版)
免我們的債,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。(和合本)
不論是哪一個版本,這節經文都告訴我們,若要上帝饒恕我們,我們必須先饒恕對不起我們的人。因為唯有透過饒恕,我們才能恢復與人和好的關係。主耶穌也為了全人類與上帝破裂的關係,犧牲自己承受我們犯罪的刑罰,讓我們不再因為罪與神隔離,能夠恢復與上帝和好的關係,成為上帝的兒女。所以學習寬恕,是上帝兒女必修的學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