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卷主題訂為︰我不配得到愛?引起很大的回響,可見在我們生活的人群中,有許多人和我們一樣有過「我不值得愛」這樣的念頭,你有想過這個念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
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最親近的父母,並沒有讓我們感受到「我們值得愛」,也因此影響我們去相信「上帝是愛我們的」,可是事實並非如此,讓我們一起藉由聖經故事浪子回頭,重新認識天上那位不同於一般的父親!
作者:苦楝
你對父親的感覺是如何呢?很少有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認真想過這個問題。你的父親符合以下的形象嗎?保護者、引導者、管教者、朋友、慈愛的膀臂、行為表率…或許偏向某一類,或許一項也沒有,或者有人會說︰「我的生命裡沒有父親!」
很多人稱現代社會是「失去父親的年代」,也許是因為父親的工作過於忙碌,或者是過多的家庭破碎,也有很多原因是父親沒有參與過孩子的成長,或者不曾帶給孩子他們需要的父親形象,甚至有些父親成了非常負面的教材,讓年輕的男子長大以後也效法了他錯誤的男性形象,而女性也會因此而產生「男人不是好東西」的感覺。
難道父親這個角色真的那麼重要嗎?真的需要花費心思去想關於父親對我們的影響嗎?事實上父親的影響超乎我們想像的深遠,也默默導引著我們每天的生活。
大學時代一個死黨,在二十五歲之前我都覺得對方單純而熱情,是和我一樣有理想的年輕女孩,我知道他的父親長年外遇,母親在分居之後成了別人的第三者,可是這對我好友的影響看似不深。直到後來她與大學時代男友分手,接著每個喜歡的對象都很短暫,最後竟然也成了別人的外遇,我才明白她口中意義不大的父親,其實默默主導著她的內心深處某個隱密之處。
另外一位朋友則是結婚生子之後,發現看似家庭健全的丈夫,竟然完全不知道如何扮演父親的角色,他只和孩子玩樂,不斷寵溺,卻從不教導,幾次爭吵之後,丈夫不得不承認自己不知道父親究竟應該做什麼?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,他的爸爸雖然一直在家裡,卻從不參與他的教養,甚至退縮在祖母的背後,像個不存在的人,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爸爸?一切都要從零開始。
去了解父親對我們的影響,究竟對我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?其實我們並不是要去責怪自己的父親,怪他做錯了什麼,導致對我們不良的影響,而是在追溯的過程當中,認真思考我們的生命被什麼過去扭曲了,現在已經長大成人,應該重新矯正,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。而不是任由不好的影響在我們身上繼續蠶食鯨吞,讓我們的生命腐敗下去。
另一個更重要的意義,就是去區別天父的形象和我們內心父親的形象,讓我們可以不受阻礙的去親近天父。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對家裡那位負責任的父親,只有「嚴師」的感覺,我永遠都在追著父親給我的標準跑,追上的時候沒有鼓勵,還喘噓噓的時候就看見了父親更高的標準。但是孩子希望得到父親肯定是天性,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不去期待父親的獎賞,於是我精疲力盡,但仍然得不到明確的肯定。
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,對於父親嚴厲要求的形象,也影響著我對天父的認識,直到有一天牧師在台上講述上帝的慈愛,並且全體大聲唱著天父的愛,耶穌為我們死的詩歌時,我忍不住淚流滿面,不要誤會,我不是被神的愛感動,我是生氣的對上帝哭訴︰「你一點都不是慈悲的主,你是拿著鞭子在後面追趕我的主,只會一直叫我做這做那…不要再騙人了!」那晚我才終於了解,我認識的天父,和聖經中介紹的不同,因為我認識的天父與父親的樣貌重疊了。
那究竟什麼才是天父真正的形象呢?我們來看這個聖經裡的故事︰
【等待的父親】路加福音十五章11〜24節
耶穌又說,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小兒子對父親說︰「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」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
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,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.在那裡任意放蕩,浪費貲財。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.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。他恨不得拿豬所喫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
他醒悟過來,就說,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裡餓死麼。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,向他說︰「父親,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。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。」
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兒子說︰「父親,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.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」
父親卻吩咐僕人說︰「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.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.把鞋穿在他腳上。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喫喝快樂. 因為我這個兒子,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他們就快樂起來。」
這個故事中的父親,就是比喻天父與我們的關係。在我自己帶學生多年之後,重新閱讀這個父親的態度,我突然明白沒有人比這個父親更了解自己的兒子!你試想,如果這篇故事是以台灣民間故事的手法去演,當不知好歹的小兒子要分家的時候,一定是先被父親罵︰「你這個不孝子!你爸都還沒進棺材,你就想分家!!」可是這位父親卻沒有,只是默默的把家產分了,為什麼呢?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兒子,知道多說無益,也知道兒子沒有親身經歷一些事情,是不會明白他想說的。
台灣的教育方式,總是希望阻止孩子去犯錯,但是我發現其實沒有真正犯過錯,然後仔細反省檢討,孩子根本無法真正的長大。然而故事中的父親並不是高高興興的看著兒子離開,雖然他讓兒子走了,可是卻殷殷切切的盼他歸來,從故事的結尾我們知道,父親一定是經常在門口等待兒子的歸來,才會剛好遇上終於踏上歸途的兒子,並且在第一時間衝向前去擁抱!
兒子在外面吃盡了苦頭,甚至餓到想與豬爭食,但是家中的父親也一樣痛苦,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兒子無法在外頭生存,一定過得很辛苦,希望他早日回家團聚。當兒子出現在遠處時,注意喔!當時兒子距離家門是「相離還遠」,可是整天引頸期盼的父親卻遠遠就看到了衣衫襤褸的兒子,不顧父親的尊嚴,馬上衝上前去,擁抱親吻全身髒臭的兒子,毫不猶豫的歡迎他歸來。
很難想像吧!是否因為我們不曾見過這樣的父親,所以很難想像天父是這樣盼望著我們歸來,盼望我們回到他的愛中,享受他給予我們的一切?事實上,無論我們犯的是多麼愚蠢的錯誤,只要我們知道錯了,回過頭來尋找他,就馬上拾回兒子的身分,重新在他的庇蔭下生活,雖然我們知道自己是不配的,就像小兒子認為自己能在家中當個工人已經不錯了,究竟他把父親畢生的積蓄,慘敗光了一半!但他的父親卻只在乎「失落的兒子」找回了,高興的大擺宴席慶祝。
這個故事的焦點在於天父是一個等待者,他等待我們回到他的家中,而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的「失落」,都會造成他內心的焦急痛苦,天父並不好受,也在為我們傷心難過,希望我們在經歷一切之後,能明白長大,回到祂的愛中。
【完整的天父的愛】
在這個兒子回頭的故事中,我們看到上帝對我們愛的熱切,但是在這熱切的愛中,還有許多父親的特質,在聖經其他的故事中出現,一個完整天父的愛,也包含了嚴格的管教,包含了我們必須放棄許多東西,追隨主的腳步,完成生命的任務。
有一段時間我很難把慈愛的天父與嚴厲的天父兩個形象混合在一起,直到我自己當了老師,深深愛上自己的學生時,我了解看著自己的孩子有問題,一直長不大時,內心充滿了焦急與痛苦,我知道我的鞭策和指責會帶來學生的不悅,但是我更知道若是沒有教導,孩子將來會毫無能力應付這個世界,甚至失去純真的理想,所以我還是不斷在負責任、誠實、友愛等重要的事情上,管教引導他們,稍不敢怠懈。
若是我們一天一天更認識這份信仰,便會發現其實天父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自己,他非常了解我們需要什麼,了解我們的個性,也尊重我們的自主權,雖然他希望我們快點明白他的愛,快點放下一切來跟隨他,但是這一切也必須是我們發自內心,心甘情願的去做,他才會開心的擁抱我們,我們心中有任何一絲的不願意,或是不服氣,他都知道,他也耐心的繼續引導我們,用各樣的方式讓我們體會信仰的真義,片刻不放棄!
信仰最奇妙的地方,就是神是直接參與著我們每天的生活,若是我們願意敞開心,放下自己許多既定的想法(父親就是怎樣、神就是怎樣…),用心體會上帝在每天生活中的參與和教導,對照聖經中的介紹,我們會發現自己找到了一位偉大親切的父親,他永遠不為遺棄我們,也永遠不會誤解我們,他持續不斷引導、示範、關心、管教、安慰我們,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,你也希望認識這樣的一位父親嗎?
想一想
跟父親的相處模式有影響你對神的看法嗎?你覺得天父是一位怎樣的父親?
配樂>>在你身邊 (GRmusic)
創作這首歌是因為想要鼓勵一位朋友,在生命及信仰道路上遇到的挑戰,也跟大家一起分享,希望我們一生緊緊跟隨耶穌,也能看到上帝的榮耀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。
抬起頭 看著天
我知道你就在那一邊
放開心 閉上眼
你愛滿滿在我胸前
總相信 能看見
你榮耀在我生命彰顯
求你來 引領我
從現在一直到永遠
我只想要你在我身邊
在風雨中賜我勇氣 能走向前
不論還會有什麼考驗
有你就有滿足完全
我只想要陪在你身邊
在你愛裡滿有能力 滿有安慰
不論什麼事都不改變
用一生跟隨 我心甘情願
「若是我們願意敞開心,放下自己許多既定的想法(父親就是怎樣、神就是怎樣…),用心體會上帝在每天生活中的參與和教導,對照聖經中的介紹,我們會發現自己找到了一位偉大親切的父親,他永遠不為遺棄我們,也永遠不會誤解我們......」